“吴团长,上次听你们唱京剧《沙家浜》太精彩了,啥时候还演呀?”4月18日,在银川市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南社区,一位居民看到雅韵艺术团团长吴风莲走过来,迫不及待地问。
“谢谢你喜欢。最近我们正排练新节目,其中有一个戏曲串烧,练好了马上给大家表演。”吴风莲微笑着回答后,快步走向社区活动中心。当天是艺术团排练的日子,十几名团员早已在排练室等她。
几乎在同一时间,居民董晓琳收拾好家务,也朝着社区活动中心走去。2017年退休后,董晓琳偶然得知社区有个雅韵艺术团,心中深藏的舞蹈梦想瞬间被点燃。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,没想到一跳就是8年,从舞蹈“小白”变成了团队的顶梁柱。
“自己喜欢是一方面,艺术团人心齐、气氛和谐,这才是我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。”董晓琳感慨地说。原本打算退休后再找份工作的她,如今只想全身心地跳舞,享受生活。
成立11年的雅韵艺术团,如今已有17名成员,年龄最小的59岁、最大的70岁。团长吴风莲是回族,能说能唱,身兼主持、统筹等数职,是团队的主心骨;指导老师麦丽燕是维吾尔族,团员中还有满族、蒙古族等各民族成员。尽管大家来自不同民族,但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相聚在一起,共同为社区居民带来欢乐。
为支持艺术团发展,银新苑南社区专门安排了一间排练室,并承担了水电暖等所有费用,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,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创作和表演中。
“我们团队每年参加二三十场演出,戏曲、舞蹈、独唱、小品样样都有,民族舞、古典舞、现代舞大家都能跳。”提起自己的团队,吴风莲满是自豪。从兴庆区玉皇阁文化广场到金凤区满春园文化广场,再到西夏万达广场,艺术团的身影无处不在。
团员们集思广益,每年推出新节目。除了在宁夏表演外,他们还连续2年受邀到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参加文化交流活动,以艺术为媒,架起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“连心桥”。
排练和演出不仅增强了团员们的凝聚力,也让他们的家庭生活更加和谐。2022年,吴风莲的丈夫生了一场大病,她曾萌生过解散艺术团照顾家人的想法。然而,丈夫却说:“很多人都是冲着你加入的,解散了,团员们怎么办?”丈夫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她莫大的动力。
团员王琼加入艺术团3年,她的丈夫老刘则担任全团的“后勤部长”。“我们每周排练3次,还常一起出去吃饭。谁家有事,大家都会互相支持,就像一家人。”吴风莲感慨地说。
排练结束,团员们下楼时,看到社区居民勉淑芳正在教人做扭扭棒花,董晓琳和几位团员便走了过去,跟着学了起来。“把两根扭扭棒交叉成十字,再紧紧地缠绕在笔杆上……”勉淑芳边说边演示,她面前的花瓶里,几支做好的“柿柿如意”格外漂亮。
银新苑南社区下辖7个居民住宅区和4个公寓住宅区,常住人口7605户14500人。近年来,社区开创“红管家”工作模式,逐步建成了社区食堂、养老服务中心、儿童活动室等设施,团结多方力量服务居民,打造了一个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的“一家亲”互嵌式社区。
对于独居老人、半失能老人等困难家庭,社区更是通过饺子宴、“亲情一家亲”等多种活动送去温暖。吴风莲和勉淑芳都是社区里的热心居民,她们经常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进入困难家庭,为老人打扫房间、做饭,与其聊天等。
在她们的带动下,社区里的其他居民也纷纷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动中。每逢节日,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,陪老人们度过一个温暖的时光。“虽然没有儿女在身边,但社区里的这些好心人就是我的亲人。”老人们经常这样夸赞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焦小飞)